广告位

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新零售正文 抖音“防沉迷”,能有多大用?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洞察 >

2021年9月25日 19:51洞察 > 3186人已围观

简介 一提到抖音,江海就忍不住叹气。 他家孩子7岁,刚上一年级就迷上了抖音。让他放下手机来吃饭,得到的回复总是,“等一下,马上就来”,接着就一直磨蹭,遇到好笑的,就“咯咯咯”傻笑。放学回家刷,晚上睡前刷,吃饭的时候也刷,“如果刷牙有这么自觉就好了”,他说。...

一提到抖音,江海就忍不住叹气。

他家孩子7岁,刚上一年级就迷上了抖音。让他放下手机来吃饭,得到的回复总是,“等一下,马上就来”,接着就一直磨蹭,遇到好笑的,就“咯咯咯”傻笑。放学回家刷,晚上睡前刷,吃饭的时候也刷,“如果刷牙有这么自觉就好了”,他说。

9月18日,抖音宣布升级青少年防沉迷措施。这不是第一次尝试,在2019年3月,根据国家网信办的指导,抖音、快手、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就已经上线青少年模式,在该模式下,用户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40分钟,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。

这次抖音升级版防沉迷系统的最大变化是,以前可以由用户自由选择是否进入青少年模式,现在,只要是14岁以下的实名认证用户,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,且无法自行退出。一天后,快手方面也表示,今年6月上线了青少年模式3.0,14周岁以下的实名认证未成年人用户,将直接进入青少年模式。

听到这个消息,江海还是高兴不起来,根据过往经验,他担心“防沉迷升级也没啥用”,比如,他家孩子用的就是大人的手机。

这的确是当下部分家长面临的问题。

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《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,国内未成年网民达到1.83亿人,互联网普及率达94.9%,其中,未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比例,由2019年的46.2%增长到2020年的49.3%,占比稳步上升,同时,10.6%的未成年网民在工作日收看短视频超过2小时,在节假日该比例提升至19.0%。

虽然抖音升级了防沉迷措施,但在和深燃的交流里,孩子在10岁以下的不少家长表示,孩子年纪小还没有独立手机,会借大人的手机休闲娱乐,能绕开防沉迷系统。部分年纪在10岁以上、拥有独立手机的未成年人则提到,没有实名认证的计划,即便做了认证,也可以退出登录,切换成游客身份,无限制刷视频。

总之,这场对“沉迷”的抵抗,想胜利并不容易。

01

沉迷短视频,如何自拔?

“我一直在忧心这件事”,江海告诉深燃,暑假的时候,孩子可以抱着手机从早刷到晚。他不想做强势的家长,直接没收手机。委婉的方法尝试过几次,比如在孩子玩的时候旁敲侧击提醒时间,或是以退为进,告诉她自己是小大人了,要学会自我管理,但效果都不理想。

家长们最担心的,是孩子还没有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,并且正处于爱模仿的成长时期,容易被短视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。

“我表弟今年13岁,上初二,每天看视频里各种豪车洋房、小姐姐、旅行博主,现在已经天天叫嚷着自己以后要创业了。”知乎上,一位网友感叹。

过往的一些媒体报道,已多次提及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危害。

2018年,有媒体报道,根据家长们反映,自家孩子沉迷抖音,有的模仿短视频里的夸张动作;有的对着视频浓妆艳抹扭来扭去;有的加了数十个广告群、兼职群等,每天乐此不疲地跟各种人互动,甚至还做起了“生意”,倒卖小玩具。还有家长发现,孩子被抖音上的朋友诱导下载了某聊天APP,给陌生人转账。

在黑猫投诉上,搜索关键词“抖音未成年”,出现822条结果,内容大多与未成年误充抖币、打赏主播有关,数额最高的达18万元。

“信息沉迷对成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,更不要说未成年人”,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对深燃解释,“短视频需要经常给予大脑兴奋刺激的点,来保证内容有人观看,有传播效应。我们的大脑在看到这些刺激点后的反应,不是休息,而是一种加强的工作状态。”

他介绍,这带来的后果是,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休息状态时,大脑会出现一种认知错乱,让人难以在“学习”或“工作”这种无法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刺激点的事物上,投入更多的精力,导致在学习或工作时,很容易感到焦虑、心烦、甚至走神。

根据《2020年全国未成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》,近半数家长认为,除家庭监督外,互联网企业完善未成年人上网的保护功能与机制,是降低其上网不良影响的最有效手段。

2019年3月,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,国内53家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“青少年防沉迷系统”,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、时长、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。

当时抖音就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,打开APP时会弹出提醒,提示可在未登录情况下选择设置“青少年模式”。在该模式下,用户每天只能使用不超40分钟,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。

同时,在产品设置方面,对科普类和传统文化类内容加权推荐,界面简洁,主页只留下了点赞功能,底部界面的“朋友”一栏替换为“发现”,发现页上根据“人文历史”、“动物世界”、“太空漫游”等进行了分类。消息、订阅等社交相关功能都无法使用。

sz_oZsJseC8PzXNod8ytyRJUiaoNQZrmn2RZ6CT69iaibumrfVKBZmHmAc3QfRgLcVQO7nIseHGWVBUQCxd7y4d4ErRw.png

抖音青少年模式界面 来源 / 抖音截图

看起来是对防沉迷下了功夫,不过14岁的可可告诉深燃,她身边没有多少同学会主动使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。

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“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”课题组调研显示,仅有53.3%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。根据新华社客户端的问卷调查,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青少年模式“没有多大用处,漏洞太多容易钻空子”。而根据去年11月5日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《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》调查报告,超三成未成年人认为青少年模式没用。

同时,报告还指出,搞笑类短视频最受未成年人青睐,比例近六成,其次是动漫游戏类,而知识教育类仅占三成。

“有一次,在地铁上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拿着平板刷抖音,屏幕上是一张大大的、涂满化妆品的脸。”05后陈陈告诉深燃。

02

防沉迷系统,有用吗?

这一次,抖音防沉迷系统进行升级后,只要是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,自动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,且无法自行退出。看起来强制性增加了,但多名家长及青少年告诉深燃,有多种方式可以躲过这一系统。

首先,14岁以下的青少年中,一部分年纪较小的孩子使用的是父母的手机。

江海就提到,他家孩子是用妈妈的手机刷抖音,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难鉴定屏幕前的使用者是否是本人。有家长就此咨询抖音官方,得到的回复是,“家长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手机开启青少年模式”。理论上,家长理应配合,不过每次给孩子玩都进行设置,到自己使用时再切换为正常模式,也有部分家长表现出了没耐心。

在黑猫投诉的纠纷里,大多难解决的原因就在于,判定“行为人”是孩子还是大人,并不容易。

其次,防沉迷系统生效的前提是进行实名认证,但登录抖音并不一定需要实名认证。05后张张就告诉深燃,他身边的同学,基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。在上中学的圈圈为此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做了小调查,得到的结论也是,小伙伴们都没有进行实名认证,照样可以正常使用抖音。

字节跳动“青少年守护热线”客服告诉深燃,实名认证需要先让账号与手机号绑定,即便是大人的手机号也可以,接着再输入认证人的身份证号,这个身份证号可以是未成年人的。

不过,深燃体验发现,实名认证的入口并不在显眼位置,需要在页面“我”的右上角上,点开一个三道杠的标志,在“设置”中寻找“账号与安全”,在第9栏才能找到“实名认证”入口。

对于一些上了年纪、玩不转手机的家长来说,想找到并不容易。此前新华社报道,在部分农村地区,由于父母在外打工,一些青少年由老人照顾,这些老人连手机操作都不熟悉,更不知道何为青少年模式。

并且,登录抖音除了用手机号外,还有今日头条账号、QQ号、微信号、微博号、苹果账号等多种方式,这些第三方账号大多不会甄别用户年龄信息。即便是原手机账号进行了实名认证,换其他第三方账号登录,也可躲避。

最后,让“防沉迷系统”难以发挥效力的是,即便用户没有登录,也可以以游客身份无限制刷视频。这一问题,在快手上也存在。

00后小雨告诉深燃,她不到10岁的侄子沉迷抖音时,她设置了青少年模式,但丝毫没有影响侄子刷视频,“他把抖音卸载了再重新下载,就没有青少年模式了,因为不用登录就可以看。青少年模式开不开没有意义,太容易就躲过了。”她感叹。

以上几种情况,即便是抖音升级了防沉迷系统,也并不能拦截所有的未成年人。

更让小雨哭笑不得的是,她再次把抖音卸载后,侄子转战到了微信视频号。各个短视频产品数据没有打通,防沉迷措施不同,未成年人可以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挨着刷,每个平台刷40分钟,一天下来也能刷两三小时。

“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政策出来以后,诞生了买卖游戏账号的产业链,但对于短视频来说,甚至都不用出现倒卖实名抖音号的产业链,因为想找到躲避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太容易了,”一位业内人士感叹。

sz_oZsJseC8PzXNod8ytyRJUiaoNQZrmn2RZWZr6XoTorJZYGiaBrHatbwdHntvmZCTYQCm3GzUVNcpQb0eXIbC9RbQ.jpg


03

该拿沉迷的孩子怎么办?

短视频平台除了限制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长,还能做什么?

“限制时间不难,难的是单独维护一套内容库、审核规则和算法”,资深产品经理判官对深燃表示。

除了限制评论、转发等功能,关闭社交功能,在抖音的青少年模式下,系统里单独使用的是一套内容库,有独立的内容池,审核规则也相较于普通的视频不同,可以说,这是在抖音基础上运行的另一个APP。

05后陈陈自己主动开启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,据他观察,界面简洁,广告也少了,“给我推了很多知识型博主的视频”,但他时常对里面展示的知识是否准确感到怀疑,有的像是二三手的解读信息。他希望能获取更高质量、更权威的科普类短视频。

这对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在青少年模式下,内容门槛要更高,也应更准确,尤其不应该通过算法抓住青少年的弱点,“收割”他们的使用时长。

在孩子沉迷短视频这件事上,有人为平台鸣不平,称“父母是第一负责人,有的家长自己玩起手机都昏天黑地的,孩子能学好吗?”判官也表示,“孩子用父母的账户,平台很难监测,总不能十分钟检测一次人脸吧”。

但家长也感到束手无措。江海说,“很多人都说家长要以身作则,我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,很少玩手机”。老余家的孩子10岁,他觉得没办法完全避免孩子使用手机,“平常孩子上课,没有多少时间玩。周末有时候大人出去,她在家肯定会用手机,那个时候就不能监督到了。”

“抖音是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,没有抖音也有快手,或者其他软件”,老余理解平台的处境,但在他看来,虽然抖音不是直接向用户收费,但是是将流量贩卖给广告商,进行了商业变现。对内容的把控和对青少年群体的保护,就是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,“很大的责任”。

“其实相比防沉迷系统,平台需要做的,更应该是在算法方面进行优化。很多算法设计员都会看一本叫《上瘾》这的书,无论是游戏还是短视频,其实都使用和借鉴了非常多的方法”,朱晓辉表示。

在他看来,当下的沉迷现象,和平台的目标有关。“数据就是员工所追求的考核指标,平台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数据考核的方式来要求员工,其实从根本上,无法改变短视频会让人上瘾的结果”。

而对于家长来说,从关心青少年健康的角度讲,禁止并不足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好的成长。“这就像房间里面有一把破椅子,我们把这把椅子搬出去了,那这个房间真的就那么让人舒适吗?”

在朱晓辉看来,更重要的是寻找更好的替代品。如果人们对现实保持关注,会获得更多现实掌控感。当人们对现实不能保持掌控的感受时,会对想象的事物进行掌控,“未成年人因为现实力量感比较弱,对虚拟掌控感的需求更多,也更容易进入所谓的沉迷状态。”

从社会学角度来说,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动物,需要让青少年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实体获得感。“比如说很多孩子甚至成人热衷于采摘,这就是实体获得感的一种获取方式”,朱晓辉表示。

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环境,家庭、应用平台都不能懈怠。

“可能出现的情况是,对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,在这家被限制了,就去别家。总会有漏网的口子等着这些未成年人进入。”一位网友感叹。这条路,任重而道远。

*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可可、陈陈、张张、圈圈、小雨、江海、老余为化名。


Tags: 抖音  防沉迷 

广告位

随机图文

    广告位
    广告位

站点信息

  • 文章统计113篇文章
  • 标签管理标签云
  •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